【校友风采】“明远教育奖”获得者李建华:做有温度的教育 办有故事的学校

时间:2022年04月08日 14:23添加人:校友办  来源:发展规划处 点击:

校友简介:李建华,男,1970年出生,安徽滁州人,中共党员。1995年毕业于betvicort伟德 (原安徽教育学院)教育管理本科专业。现为河南郑州高新区艾瑞德学校校长。全国知名校长,南京市德育专家,江苏省物型课程首批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兼职研究员、全国“未来教育家成长计划”学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教育管理”研究生项目实践导师、“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常驻演讲嘉宾。

曾先后在安徽省天长市安乐中学、北京南洋教育集团任教。2010-2017年先后任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校长(民办K12)、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校长(公办K9)。2017年任河南郑州高新区艾瑞德学校校长。

2013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并践行“做有故事的教育,办有温度的学校”的教育理念,受到业界高度关注,并走进央视《新闻联播》。曾荣获第五届“明远教育奖”(2021年)、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及河南省教育新闻人物、《教师月刊》年度教师等称号。

曾在《人民教育》《中国德育》《中小学管理》等刊物发表文章100多篇(约50万字);出版专著《教育的温度》《善者因之:做有故事的校长》《时间颗粒度:一位校长的60秒》;主持的“四园联动,让劳动教育更主动”劳动教育实践项目,入选2020中国基础教育40个典型案例,主持的《四园联动:劳动教育场域与机制的实践建构》被评为全国“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优秀案例;主编了省级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指导手册;在全国各地做讲座100余场。近三年来,每天坚持写教育随笔,累计210万字。

 

名师名言

以人为中心的教育,就是让学生看得见分数,想得起童年,记得起恩师,忆得起母校。在校时,留下的是热爱,离校后,留下的是眷念

校长是学校温暖的符号,师生成长的道具。校长是坚守办学价值观的那个人,与师生保持最近的那个人,让学校保持沸腾的那个人,把学校带向未来的那个人。


在1993年进入安徽教育学院教育管理专业学习之前,李建华已在中学任教多年。毕业后,他继续坚守在基础教育一线。从教31年来,不变的是他的教育初心,变化的是他已从一名青春年少的乡村普通教师成长为在全国享有声誉的知名校长,获得了众多荣誉:第五届“明远教育奖”获得者、南京市德育专家、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者、河南省年度教育新闻人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全国率先提出并践行“做有温度的教育,办有故事的学校”的教育理念,在业界受到高度关注,并因此走进央视《新闻联播》。

回望从教的31年,李建华说,“温度”和“故事”就好像两个行囊,陪他走过乡镇9年、城市22年;公办14年、民办17年;教师20年、校长11年,从烟雨江南到沃野中原,潇洒地书写着自己的教育人生,沉淀着自己的教育智慧。天南地北间,“温度”和“故事”又好像他的两条臂膀,让他在江南教育前沿里挥舞出方向,在中原文化沃土上挥动出力量。

李建华认为,温度,是教育的底色、磁场、翅膀和力量;故事,是教育的实践、经历、艺术和味道。温度与故事,就是他心中“把灿烂美好理念转化为具体生动实践”的桥梁,也是他今后教育之路不变的信念。

人是教育的目的

在李建华看来,教育必须“在人间”,教育的根本道路也是“在人和人之间”。他的教育观,也正是用教育之眼对“人”的认识观。每一位教师都是珍贵的存在,每一位学生都是美丽的不同,每一位家长都是重要的链接。这是他的教师观、学生观和家长观。

2013年他担任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首任校长,这是一所三校整合、地处城郊结合部、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第一所九年一贯制的新学校,学生85%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是在这所学校,他正式提出“做有故事的教育,办有温度的学校”。连续四年,坚持在固定日子办开学典礼、青春仪式、运动会、新年晚会、毕业典礼等“大事”,孩子们有了存在感、价值感、归属感,教师们有了幸福感、认同感、成就感,“教师如莲,学生如花”的教育理想成为现实。而每天的“相约8:30校长表扬电话”,更是点亮了城郊结合部里一个又一个家庭的明灯,让这些外来务工的父母因一所学校的教育行为而看到了尊严和希望。很短时间,这所“草根学校”就完成实力逆袭,成为江苏教育的一张亮丽名片。2013年12月22日,央视《新闻联播》以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作为教育优质、公平的典型案例作了3分多钟报道。央视报道后,时任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评价,“这是一所有文化、有质量、有高度、有品位、有思想、有智慧、有情怀的学校。”而李建华则在这四年间出版了一本教育故事集《教育的温度》。同时,他每年都在《人民教育》发表论文。

2017年8月,他北上中原,成为郑州高新区艾瑞德学校校长。他更加意识到,一所学校一定是教师第一,唯有教师的珍贵才能托举起学生的珍贵。于是“有温度、有高度、有故事、有本事”的“四有教师”成为学校教师发展目标,“研、读、写、讲、种”成为教师成长“五件套”。目前全校教师均开通个人公众号,书写教育文章25000余篇、2500万字。近3年来,全校教师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文章100多篇,正式出版书籍10本。顾明远、成尚荣、柳夕浪、李政涛、魏书生……一个个中国教育界的“顶梁柱”被请进艾瑞德“名师大讲堂”;北师大、南师大,中国顶尖师范院校成为全校教师暑期轮训的教育场。

在艾瑞德,李建华被称为“身边围满孩子,身上挂满孩子”的校长。在他看来,每一位学生都是美丽的不同。“不同”是儿童的客观存在,教育人的使命就是尊重“不同”,呵护“不同”,并让这样的“不同”变成“美丽的不同”。所以,他会为每一个过生日孩子签名送书,对1000多封校长信箱中的学生来信做到每封必读,每封必回,每封必藏,“李校长”成了孩子们茶余饭后的念想。这样的学生观已经成为全校教师共识,在“温度”和“故事”滋养下,艾瑞德学生都在逐渐成为“眼中有光、脸上有笑、心中有爱、脚下有力”的“四有儿童”。

“相约8:30电话”的温暖连线在艾瑞德依然延续,11年校长期间,李建华共拨打了2000多个电话,温暖了2000多个家庭。2020年,他重塑家校关系,构建家校共育新体系,提出家长应成为“有共识、有格局、有奉献、有智慧”的“四有家长”。家长沙龙、智慧父母课堂、家长大讲堂纷纷启动。每学年的民调,家长“非常满意”率超过95%。

李建华梳理出管理“暗物质”为看见、信任、影响、托举,教师成长“暗物质”为真实、善良、谦逊、坚持。他也形成了自己的校长观:校长是学校温暖的符号、师生成长的道具,校长是坚守办学价值观的那个人、与师生保持最近的那个人、让学校保持沸腾的那个人、把学校带向未来的那个人。

情境是流动的温度 空间是凝固的故事

李建华常说,“让每一面墙都会对话,对话是互动,让墙和师生产生有机的联系和温暖的故事。”

空间结构反映的实质是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课堂关系的重构。关系影响着学习的情绪氛围,脑科学研究显示,积极情绪能影响认知连结的广度,从而能让人在创造性思维的测量中获得更好的成绩。当温度和故事借由空间去诉说和表达时,就不再是虚无的,而是找到了附着的载体,人和空间的关系就由“场遇”走向“场域”,从而形成“场育”。

教室是首先要改变的空间。他提出课堂五要素:基于关系的相遇与对话、基于自主的探索与发现、基于合作的互动与体验、基于理解的分享与表达、基于发展的激励与评价。因为这样的理念,教室座位以小组为单位摆放,服务于学生的体验、互动。这样的空间结构形成了“人人都有麦克风”“故事充满课堂”“学习真实发生”的课堂学习样态。学校学生连续四年在区域期末综合素质评价中名列前茅。2021年学校发布的《教育教学改革蓝皮书》在业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被称为具有领航意义的“教育风向标”。

校园应是师生精神成长的“笑”园。李建华所憧憬的校园,是能给人如沐春风之感。于是,校园多了芝麻街、钢琴厅、彩虹桥、瑞德银行、瑞德超市……丰富的情境中,学生与学校变得很“亲”,儿童与成人离得很“近”。同时,母婴室、健身房也在向老师们诉说着体贴和关怀。而他办公室的一整面墙,则被挂满了自己与过生日孩子的合照,被称为全国校长室的第一面“生日墙”。在李建华心中,学校不是简单的学生上完课回家、老师改完作业下班的地方,而是一个用价值内核营造的场域生态。

四园联动,让教育更生动。艾瑞德学校有自己300亩田园校区,劳动教育已如常做了十年。在李建华推动下,构建了“校园、田园、家园、社园”四园联动的劳动教育场域与机制。温度和故事有了更为“泛在”的教育表达:唯有观世界,才有世界观;以天地为课堂,引山水入胸膛。“一年级露过一次营、二年级穿过一条谷、三年级经过一种爱、四年级访过一座城、五年级蹚过一条河、六年级登过一座山”的学生成长“六个一”主题课程将儿童从“人与当下”带向更辽阔的“诗和远方”。《四园联动,让劳动教育更“主动”》入选2020中国基础教育40个典型案例;作为郑州市唯一一所民办学校,学校成为河南省首批劳动教育特色学校,荣获郑州市“课程改革20年成果征集”活动19个一等奖(最高奖)之一。李建华也因此站在全国“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优秀案例研讨会、全国五育融合研究论坛、首届中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峰会等诸多国家级、省级平台,分享劳动教育经验。2021年5月15日,“首届中原劳动教育论坛”在艾瑞德学校举办。顾明远先生2019年访问学校劳动教育时感慨:“当这样的实践很丰富时,理论就显得很苍白了。”

“时间简史”:坚持

温度和故事是两个带有时间况味的词。

温度,不是热度,因为它绝非短暂的,而是恒常的。故事,承“故”纳“新”,串联起过去、现在与未来。三十余载教育生涯,李建华把对温度和故事的坚守以“做”的姿态标注在漫漫时间刻度尺中,他的“时间简史”叫坚持,他的“实践简史”叫精进。贵在坚持,坚持为贵。

他作为校长有13项坚持。1.每天“相约8:30电话”给家长表扬孩子的进步;2.每周四中午与学生校长助理共进午餐;3.每周一国旗下为“瑞德少年”颁奖;4.每周一国旗下讲故事;5.每周四阅读并回复“校长信箱”来信;6.每周听一节课;7.每天坚持“日精进打卡”;8.每天坚持晨读半小时;9.每天坚持粉笔字打卡;10.每天阅读艾瑞德教师公众号;11.每天下午送学生放学;12.每天校园巡视万步;13.每天录制“校长60秒”。

他所在的艾瑞德学校有雷打不动的坚持。五年来,每年坚持派老师外出学习,累计240次、参与950人次、距离约294361公里,所有人走过的路加起来约绕地球赤道7圈;开展“名师大讲堂”31期,共邀请专家50人次;每年开展教师课题申报,五年来42个课题立项,约120人次参与,结项19个,3个区级二等奖,1个市级一等奖。六一儿童文化周、十岁成长礼、旗袍节、神秘天使活动、学生成长“六个一”主题课程、开镰日、采摘节等活动均已连续开展四届,并将持续开展下去。每月全校坚持共读一本书,累计53本;共看一场电影,累计53场。

2017年至今,学校连续五年被评为“郑州市民办中小学十佳单位”“河南省优质民办学校”“河南省民办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获得“郑州高新区校本课程建设先进学校”“郑州市优质教育资源名优民校”等荣誉。做校长11年,李建华先后成为《江苏教育》(2015年)《新校长》(2019年)《中小学管理》(2022年)封面人物、全国知名校长。

2021年4月7日《中国教育报》校长周刊刊文《李建华:我的秘诀是温度和故事》。文章最后一段话这样写道:“有点理想主义的李建华一直在用心耕耘着一片教育的实验田,虽已年过五十,但他对‘办有温度有故事学校’这一理想依然满怀憧憬和激情。”

用坚持为“时间颗粒度”包浆,用精进为“实践教育学”淬火,李建华在“每天都一样”的范式和“每天都不一样”的变式中摸索着温度与故事带给教育的喻意:在爱中出发,在事中磨炼,在做中精进。温度和故事从不是“坐”而论道,而是“做”而有道,教育是个动词,是从实干中来。在他影响下,这样的思想和模式正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同仁和学校认同,随着艾瑞德每学期来访量的增加,他看到身边有了越来越多“坚持”和“精进”的身影。

当温度爬满教育的枝头,当故事别上童年的衣襟,温度和故事仿佛点亮人心的两盏灯笼,人人都因这种点亮而获得了生命自觉与奋斗姿态上的“张灯结彩”。学生清澈,老师清亮,学校逐渐成为一股清流,这已成为“河南教育的李建华现象”。

一直以来,李建华笃信三句话:教育=爱+被爱;教育=关系+联系;教育=善待+期待。爱与被爱的主体是人;产生关系和联系需要场景与空间;善待与期待对应当下与未来的时间语系。“做有温度的教育,办有故事的学校”便在这样人与时空的淘洗、淬炼中澄明、沉淀,成为他一生的教育信念。(发展规划处(校友办))

Baidu
map